若妃珠宝怎么样,正史上的阴丽华是怎样的一个人?
阴丽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配妻子,第二任皇后,南阳新野人,父为宣恩哀候阴陆,母亲邓氏。 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光武十七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
管仲之后,帝王之家阴丽华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其家族是曾经辅佐的齐桓公成就了一代霸业的春秋名相管仲之后。到了第七代子孙管修的时候,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为姓。秦末汉初时,阴氏家族是当时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家产可以诸侯相比,但是一直没有什么政治影响力。 刘秀是西汉刘氏宗族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之孙。刘秀九岁因父亲去世,被叔父刘良养大,史书形容刘秀生得十分俊秀。刘秀喜欢耕种,和大哥刘伯升好侠交友截然不同,刘伯升取笑刘秀只会种地,把他比做汉高祖的兄长。
隐忍免祸,天作之合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前往长安求学,刘秀的姐夫名叫邓晨,家住南阳新野,和阴氏有亲缘关系。借助这层机缘,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阴丽华,阴家小姐的美貌给了刘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在长安求学时,刘秀有一次看到执金吾出行,便感叹道:“做官就应该做执金吾这样的官,娶妻就应该娶阴丽华这样的女子。” 更始元年六月,刘秀的兄长刘伯升被更始帝刘玄和拥戴他的绿林军将领所杀,刘秀极为震惊,逐离开大军回到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谢罪。回到宛城后,刘秀不说自己的功劳,也不与刘伯升的部下私下接触,同时也不为大哥服丧,言笑一如往常。同时,刘秀决定立刻娶新野阴氏家族的小姐阴丽华完婚。
刘秀谦卑的态度让更始帝刘玄颇感惭愧,刘玄本来打算把刘秀斩草除根,但鉴于刘秀卑躬屈膝、隐忍不言的特点,让他没有了机会和借口。但他废除了刘秀的一切兵权,同时封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武信侯的空头衔给刘秀。
政治联盟,权宜之计更始元年九月,刘秀在与爱妻阴丽华仅仅相处了三个月后,便受更始帝所遣去洛阳。刘秀只得将妻子送回新野娘家。不久,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去镇慰河北诸郡。 刘秀没有兵马,只带着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开始在河北各地镇慰。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冒称汉成帝之子,在豪强的支持下于邯郸被拥立为天子,并四处寻找通缉刘秀。刘秀一度狼狈逃窜,终于得以在信都立足,以出色的个人能力,迅速拿下河北诸数县。刘秀这个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面对拥有十几万人,支持王郎的真定王刘扬。 为了避免自己在攻打邯郸时,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刘秀与刘扬达成协议,娶刘扬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双方形成了政治联盟。经过多场激战,刘秀终于攻克邯郸,消灭了王郎政权。
久别重逢,物是人非之后,刘秀继续平定河北的征程,发幽州兵,成功击败并收编了以通马军为主的大量河北农民部队,部队增至数十万。刘秀继续转战平定河北各地,终于形成了“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庞大势力,也有了称帝的雄厚资本。更始三年,刘秀在河北称帝,建年号为建武。 建武元年,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同年冬十月,刘秀入主洛阳,很快他就派亲信率兵三百,将阴丽华接到身边。阴丽华到来之前,郭圣通并未直接被立为皇后,而是封为贵人。刘扬也并没有提出异议,说明他们早就知道刘秀有这位原配夫人。 阴丽华两年多之前与刘秀离别,回到新野之后消息闭塞,刘秀一去杳无音信,她也早做好离丧的准备。没想到有一天,刘秀竟然派兵来接她,但早已物是人非,刘秀不但登基称帝,身边还多了一个自己不曾相识的女子,而且这个女子还有他们的骨血。阴丽华当时的心境无从推测,心情更是难以言表。
有位不受,稳定政局阴丽华到来不久,刘秀便封其为贵人,与郭圣通相同,又封阴丽华的哥哥阴识为阴乡侯,阴丽华的娘家在建武政权的爵位高于郭圣通娘家。 新皇朝已经建立近一年,中宫后位的人选也提上议程,刘秀认为阴丽华“雅兴宽仁、有母仪之美”,希望能够立阴丽华为后。可阴丽华坚持不受,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成为皇后,这是阴丽华作出的决定,是她人生的轨迹最重要的一次选择。 刘秀即位后迟迟不立后,而阴丽华的到来,阴识又受到刘秀的优待,不知道这件事对刘扬有了怎样的影响?建武二年正月,刘扬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被刘秀所派的耿纯击杀。 按道理郭圣通的舅舅犯了谋反大罪,多少应该受到株连,但是由于建武初年,刘秀四周强敌环绕,内部也不是很稳定,因此刘秀并不想用残忍的手段,而采取了怀柔的措施。为了稳定真定王室,刘秀立郭圣通为后,刘疆为太子。
在刘秀成为天子的过程中,郭圣通家族功不可没,居功至伟。而阴丽华尽管是刘秀的原配夫人,但在这个过程中却基本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无论从影响力、政治上的控制力以及亲族的能力上,阴丽华都无法与郭圣通相比。 同样刘秀身边的功臣勇将也不清楚阴丽华的存在,他们只知道刘秀有妻子叫郭圣通。因此在这种局面下,立郭圣通为后,立其子刘疆为太子,是阴丽华、刘秀和郭圣通三个人之间,最好的一种选择。
恩宠备至,夫妻齐心建武四年五月甲申,阴丽华在元氏县生下长子刘阳。这是一次颇为不平凡的出生经历,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不知道刘秀是出于什么缘故,坚持要带上怀孕的阴丽华从军。 刘阳在刚一出生时,便得到刘秀的喜爱,刘秀见到这个孩子脸色红润,便认为其像圣君尧。随后阴丽华越来越受宠爱,又相继生下四个儿子。阴丽华身为刘秀嫔妃,和刘秀同甘共苦,亲眼见证了王朝的建立。
循序渐进,皇恩不均东汉初年,天下兵戈四起,甚至达官显贵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颍川之地更是混乱不堪。阴家富比王侯,而成为盗贼眼中的目标,阴丽华的母亲和弟弟被贼人劫持,在官府捉拿时,被贼人杀害。刘秀对此感到甚为悲伤,为了安慰丽华,刘秀下诏给大司空,诏书中又提到了阴丽华有母仪天下的资格。 刘秀在刘阳十岁之时,摸着他的头说“吴季子”,此言更是令人遐想连篇。刘阳尽管年幼,但通晓春秋大义,他毫无畏惧请假吴季子愚不可及,同时也向父亲表明自己当任不让的态度。 建武九年,郭皇后已经完全失宠,被刘秀疏远。尚书令申屠刚在职期间多次谏言,让郭圣通所生的太子刘疆入主东宫,却被刘秀拒绝,并最终把申屠刚贬黜出京。 建安十三年,蜀地平定后,刘秀大封功臣外戚,但其中却不包括郭圣通的外戚族人。其弟郭况直到建武十四年,才升任城门校尉。建武十五年,刘秀对阴氏和刘秀的母族樊氏增加封赏,却没有包括郭圣通的弟弟郭况。
皇权已固,时机已到建安十六年,刘秀杀了十余个郡守,并平定了叛乱,社会趋于稳定。刘秀经过“退功臣进文吏”,削弱了朝堂上功臣的影响力,让他们安享富贵,不过逢年过节入朝觐见而已。又经过“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极大的加强了皇权,将权柄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至此,刘秀已经具备了对“废储易位、动摇国本”的控制能力。 建武十七年,也就是在天下平定四年之后,光武帝刘秀决定废皇后郭圣通,立贵人阴丽华为后,刘秀认为郭圣通心怀怨恨,对她的评价是认为她在自己死后,不会善待阴丽华母子,而阴丽华是原配,和自己情深意重,应该侍奉宗庙,居国母之位。因此,在国家政局稳定之后,便开始兴废立之事。
满门显贵、宽容不争刘秀废郭圣通后位,立阴丽华为后,阴丽华终于走上了人生的顶峰。但和电视剧以及小说中不同,阴丽华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作为,唯一的建树就是为自己的儿子选定了马援之女为后,也就是被尊为中国历史上贤后典范的东汉明德皇后。阴氏满门显贵,当时有“阴氏五侯”的说法,阴氏成为了东汉初年最有权柄的外戚。 阴丽华是一位生性善良、性格温和、心胸开阔的女性。也许是经历了战乱痛苦、亲人离散,给她更多的人生智慧。也许是受了刘秀的君子之风的影响,让她用从容平静的态度,宽容不争的手段,面对数十载的波澜人生。
永平七年正月二十日,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同年二月初八与刘秀合葬于元陵,谥号“光烈”。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剧中的年妃飞扬跋扈?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在“九子夺嫡”事件中脱颖而出,成功接过康熙皇权,升级为雍正皇帝,在于“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隆科多和年羹尧,之所以选择站位皇四子胤禛,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和胤禛之间的特殊关系。
隆科多,皇四子胤禛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亲弟弟;年羹尧,皇四子胤禛侧福晋年氏的亲哥哥。
相较于满洲勋贵出身的隆科多,年羹尧在诸如《甄嬛传》等影视作品的演绎中,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除了年羹尧,他的妹妹年贵妃仗着哥哥年羹尧的军功卓著、权倾朝野更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历史上的年贵妃,曾经被雍正皇帝评价为“秉性温柔,持躬淑慎,实可谓能助内政”,绝非影视剧中嚣张任性、霸凌后宫的所在。雍正皇帝对其的恩宠也绝非鉴于忌惮年羹尧的原因所致。早在“九子夺嫡”最关键的末期,贵为侧福晋的年氏就已经为当时的雍亲王胤禛,接连孕育4胎,诞育三位皇子、一位公主。
年羹尧对年氏的积极影响出身于明朝官宦之家的年羹尧曾祖、祖父在松锦大战中被俘,年氏族人被收编入汉军包衣佐领下,含垢忍辱,成为满人奴隶。顺治年间,祖父年仲隆高中进士,鉴于“科举及第之人,免除奴籍,获得人身自由被授予官职”的规定而脱离贱籍,归属镶白旗汉军,直到雍正元年再次被抬入镶黄旗汉军。
改变贱籍身份以后,年氏家族开始于仕途飞跃,除了年羹尧父亲年遐龄官至两广总督兼领尚书衔;年羹尧兄长官至左都御史外;年羹尧仅在康熙朝便刷新了年氏家族在仕途上的高度。
康熙五十年,时任四川巡抚的年羹尧,在西北战场后勤保障工作中表现出色,被康熙皇帝数次嘉奖。或许是为了保障年羹尧的特殊贡献,或许是为皇四子胤禛铺设一条平坦的继位道路,康熙皇帝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指给了皇四子胤禛为侧福晋。
成为皇亲国戚的年羹尧,在仕途上进一步展现了自己的才干,从四川巡抚升为四川总督管巡抚事,再转任川陕总督。成为一方封疆大吏的同时,在战场上的数次完美表现也让年羹尧成为康熙朝晚期炙手可热的一员悍将。
随着年羹尧的步步高升,尤其是康熙五十三年,皇十四子胤禵成为大将军王,远赴西北领兵,一度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以后,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开始了对年氏的特殊恩宠。
康熙五十四年,年氏生育一女;康熙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康熙六十年,生皇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也就是说,在“九子夺嫡”最为紧张、最为关键的最后时期,忙于夺嫡的雍亲王胤禛,在百忙之际用对年氏的独宠,将年羹尧牢牢绑在了自己的大船上。
年氏对年羹尧的积极影响在康雍皇权更迭的关键时刻,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有效钳制了西北大军的粮草供应,绝对程度上降低乃至断绝了时任大将军王胤禵拥兵自重甚至起兵造反的可能。念于年羹尧的特殊贡献,鉴于年氏接连生育三子一女,雍正元年,年氏获封贵妃,成为仅次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后宫二把手,地位尊崇。
进入雍正朝的年氏,并没有因为年羹尧的功勋卓著、圣眷优渥而滋生骄纵,反而较之从前更加的谨慎小心,宽厚和平。尤其在康熙皇帝和皇太后乌雅氏的丧仪中,年氏“俱尽心,负病以行诸礼”,赢得了雍正皇帝的高度认可和赞许。更重要的是,两子一女接连夭亡后,雍正皇帝之前对年氏带有政治目的的恩宠逐渐发生变化,并最终成为单纯的恩宠、疼惜。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而此时的年羹尧也早已经失去圣宠,被押解回京受审。唯恐影响年氏病情发展的雍正皇帝,刻意放缓了对年羹尧的处理决定,并在谒祭景陵、祭天大典等重大事件处理之余,接连数次前往年氏寝宫“视疾”。
随后,雍正皇帝加封年氏为皇贵妃,并在加封谕旨中,将自己对年氏的愧对心情详尽表述:
此三年以来,朕料理政事,每日无暇,医治事未加留心详查,饮药俱交大夫,以致耽搁。今渐至病重,朕甚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雍正皇帝对于年氏皇贵妃位分的加封,绝非仅仅作“冲喜”之用,更不是简单的临死安慰,单就年氏丧仪照皇贵妃礼仪办理,就足以证明雍正皇帝对年氏的真心恩宠和亏欠弥补。
在对年贵妃的评价中,雍正皇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称年氏对自己“能尽敬诚”;对皇后“小心恭谨”;对下人“宽厚平和”;在皇考、皇妣丧礼中,“俱尽心,负病以行诸礼”。此时,年氏的受宠再无年羹尧的影响,甚至并未受到年羹压获罪的牵连。
虽然,雍正皇帝并没有看在年贵妃的面子上,饶过年羹尧;但毕竟因为年贵妃的影响,年羹尧被多留了三个月;年羹尧诸子也多得雍正皇帝宽宥。
从康熙朝晚期,皇四子胤禛对年氏带有政治目的的恩宠;到雍正朝初期,雍正皇帝仅因年贵妃“小心恭谨、宽厚平和、敬诚有加”而给予了超越之前的在乎程度;就足以证明历史上的年氏到底何种形象存在。
或许,如果年羹尧懂得年氏的生存之道、为人处世之道,也会像皇十三子胤祥一样,落得善终。
参考文献:《清史稿·年羹尧传》、《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实录·世宗实录》、《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太子妃和皇贵妃谁大?
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若有太子……太子妃乃太子正妻,贵妃再大也是妾,再受宠也是妾,古代宠妾灭妻是重罪,皇室更注意这一点了,怎么可能贵妃大于太子妃的,做梦呢 皇贵妃绝大多数都是清朝使用,清朝自雍正不立太子,所以出现了皇帝嫡母和皇帝生母的问题,为避免,才有了皇贵妃的大量使用,所以太子妃和皇贵妃几乎打不上照面…… 再从祭祀典礼看,出席的永远是帝后,储君和储君的正妻,妾永远是妾,古代还有妾随子辈的,比如妾在面对丈夫的兄弟姐妹时往往要叫叔,伯,低一辈,其实现在是各种宫廷小说yy,电视剧yy,这些又压根不回去考证,最终导致的一种误解,其实古代礼法,到明清极其森严,妾与妻比?扯犊子呢
王玄策是谁?
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王玄策曾任融州黄水县令(何按:今广西柳州融县),后升任朝散大夫、右率(帅)府长史。
自太宗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至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龙朔元年(公元661年)的十八年间,王玄策四次受朝廷命出使天竺。
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以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第二次出使吐蕃及天竺——身毒地区。战争发生在王玄策此次出使天竺的路程中。
所谓天竺,是古代中国人对今日南亚半岛诸国所在的一个广大地区之名,约略包括今日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以及印度恒河平原及克什米尔、尼泊尔和阿富汗地区。
唐代的天竺地区,众多城镇小国林立,政治经济极为混乱。
王玄策于公元647年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出使天竺地区,出使对象是古天竺地区一个较大的城邦摩伽陀国。
当唐朝使节到达帝那伏——摩伽陀国(又作玛卡达国)时,此国发生政变。与唐朝通好的天竺国王——即大名鼎鼎的戒日王西拉迪提亚被大臣阿罗那顺杀死并篡夺了王位。
王玄策的唐朝使团被阿罗那顺扣押,使团中的多数人被杀害,只留下王玄策、蒋师仁二人被关进牢狱。后来,在不幸死去的国王之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下,王玄策、蒋师仁得以逃脱困厄。
王玄策发誓复仇。因此,王玄策两人没有立即回国,而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逃到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
在尼泊尔,王玄策以唐朝盟友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国王阿姆修瓦尔曼王借得7000骑兵。同时以唐使臣名义传檄西域的唐藩属国求援。于是,吐蕃王松赞干布也派来了1200名骑兵,总计汇聚人马总数近一万人。王玄策遂自命行军总管,以蒋师仁为先锋,进军攻击摩伽陀国(玛卡达国)。
大战发生在印度平原的甘地斯河畔。阿罗那顺军的人数数倍于唐军,而且包括数百头大象。但是王玄策用“火牛阵”击溃了印度人的大象军阵。
阿罗那顺兵败后退回国都城不出。王玄策用唐军攻城的各种技术——云梯、抛石车、火攻,猛攻月余,终于将茶博和罗城击破。阿罗那顺逃往恒河地区的东印度。王玄策乘势攻入东印度平原。
阿罗那顺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反攻唐军。王玄策用计一举击败印度军,活捉了阿罗那顺。唐军还趁势攻破阿罗那顺妻子据守的朝乾托卫城,远近印度城邑皆望风而投降。当时印度地区的几乎所有属国都对唐使臣王玄策称臣归附。
贞观二十二(648)年,王玄策将阿罗那顺等俘虏数千人押回长安献俘述职,得到唐太宗的封赏。
王玄策多次出使印度,带回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王玄策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洛阳龙门石窟中有王玄策署名的献造佛像题记。
关于【若妃珠宝怎么样】和【正史上的阴丽华是怎样的一个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