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珠宝怎么这么便宜,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
清朝“亲王”指的就是宗室爵位中的第一等爵位“和硕亲王”。
清朝位列“和硕亲王”的宗室其实并不多,大概只有37位。这其中包括10位可以世袭罔替的亲王,即礼亲王代善一脉、郑亲王济尔哈朗一脉、睿亲王多尔衮一脉、豫亲王多铎一脉、肃亲王豪格一脉、庄亲王博国铎一脉、怡亲王允祥一脉、恭亲王奕訢一脉、醇亲王奕譞一脉和庆亲王永璘一脉。
剩下的27位亲王都是需要世代递降的,当然也有曾为亲王,后来坐上皇帝的。这之中包括敬谨亲王尼堪、成亲王岳托、安亲王岳乐、端重亲王博洛、英亲王阿济格、襄亲王博穆博果尔、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亲王隆禧、理亲王允礽、诚亲王允祉、雍亲王胤禛、恒亲王允祺、淳亲王允佑、廉亲王允禩、履亲王允祹、果亲王允礼、諴亲王允秘、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荣亲王永琪、质亲王永瑢、哲亲王永宗、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嘉亲王永琰、庆亲王永璘、定亲王绵德、智亲王绵宁、敦亲王绵恺、瑞亲王绵忻、惠亲王绵愉、敦亲王奕谆。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说清朝的亲王爵都有哪些,而是来说说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到什么待遇?
首先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户部.俸饷》载:“顺治七年议準亲王岁给俸银万两禄米万二千斛”,也就是说亲王最基础的待遇就是每年能得到1万两俸银,1万2000斛禄米。
之后在舆服上,据《清史稿.舆服志》载,亲王主要能享受到以下几个待遇:
一、“明轿一,木质,洒金,不施幰。盖、辕、杆皆髤朱饰金。”。可以配一顶敞轿,敞轿为木质,可用金片装饰,但不能安放帷幔,此外敞轿的伞盖、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驾车的把手可以涂上红漆,用金片装饰。
二、“暖轿一,银顶,金黄盖幨,红帏,缎、毡各惟其时。”。可以配一顶带有帷幕遮蔽的轿子,轿子可以用银顶,用金黄色的车帷子,用红色的幔幕。
三、“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衔红宝石。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石青片金缘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亲王上朝所用的帽子,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用薰貂制作,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则用青狐皮制作。冠体上缀“朱纬”,冠顶金龙二层,用十颗东珠装饰,接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形为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石青色织金边饰,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冠体上缀“朱纬”,前缀“舍林”,用五颗东珠装饰,后缀“金花”,用四颗东珠装饰。
四、“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用红宝石。”。吉服冠就是平常戴的帽子。亲王冬吉服冠根据时间分别用海龙、薰貂、紫貂制作而成,夏吉服冠也根据时间用玉草或藤竹丝制作而成。红纱绸裱里,石青色织金边饰缘边。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嵌红宝石一颗。
五、“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端罩就是满族在冬季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的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亲王穿的端罩可用青狐皮制作而成。
六、“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亲王的补服可用石亲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
七、“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馀与皇子同。”。亲王的朝服、蟒袍,蓝色或石青色随便用,其余的与皇子一样。而皇子的朝服有两种,一种是在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披领和裳部具表紫貂,马蹄袖端薰貂,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龙各一条,襞积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纹。
另一种则是其余时间所穿,披领和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镶一层海龙皮边;绣纹两肩、前胸后背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马蹄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蟒袍原皇子是金黄色,但亲王只能是蓝色或石青色,领袖石青色织金缎镶边,绣九条蟒,前后左右开裾。
八、“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亲王的朝珠除了不能用东珠外,其他的随便用,而贯朝珠的线条可用金黄色。
九、“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衔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带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如带色。”。“朝带”就是穿朝服时所用的腰带,颜色用金黄色,上嵌金衔玉方版4块,每版饰东珠4颗,中间饰猫晴石一颗,左右的佩绦也用金黄色。穿吉服用的腰带也为金黄色,其余与朝带相差无二。
十、“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羽纱、油绸,各惟其时。”。亲王用的雨冠、雨衣、雨裳均为红色,同时根据不同的季节,可用毡、羽纱、油绸制作。
十一、“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用的金印,印钮为龟形,长方三寸六分,宽一寸。
十三、“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四。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大纛二,条纛二。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遇大典礼,则陈於府第,出使用以导从。常日在京,用曲柄盖一。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三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豹尾枪二,大刀二。兹改为五龙曲柄盖一,豹尾枪四,仪刀四。馀同。崇德初年,定亲王销金红伞二,纛二,旗十,立瓜、骨朵各二,吾仗四。”。
自皇太极之后,一般情况亲王出行可用2根立瓜(《元史·舆服志二》载:“立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立置,朱漆棒首。”),4根卧瓜(《元史·舆服志二》载:“卧瓜,制形如瓜,涂以黄金,卧置,朱漆棒首。”),2根骨朵(是一长棒,顶端缀一蒜形或蒺藜形的头,以铁或坚木制成),1把红罗绣五龙曲柄盖,2把红罗绣四季花伞,2把红罗销金瑞草伞,,6把红罗绣四季花扇,2把青罗绣孔雀扇,10根旗与枪,2根大旗,4根豹尾枪,4把刀,6匹马开道。
当然若是亲王长年在京的,出行则只能用1把曲柄盖,4把红罗伞扇,4根立瓜,4根卧瓜,2根骨朵,4匹马,前面10人,后面6人开道。此外,若是被皇帝召见,亦或有事晋见要入景运门的,就只能带3个仆人,1把五龙曲柄盖,4根豹尾枪,4把刀。
以上就是清朝给予亲王的舆服待遇。同时在府邸上,清朝也给予了亲王相应的特殊待遇。
首先在清朝,只有亲王和郡王能够居住在北京城内的王府中,如果被废除王爵,或丢掉了王爵,则就要搬出王府。
同时在王府的建造上,清朝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规定:“亲王府制为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凡正门殿秦均覆盖绿琉璃瓦。正殿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
此外,清朝的亲王还能享受到其他的一些特别待遇。如在祭天时,亲王是站在第二排,仅次于皇子,《清史稿.礼志》载:“各六行,行各六重,皇子列第一重,次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各按行序”;在内外札萨克会盟时,亲王的坐位要高于贝勒以下爵位的位置,《清史稿.礼志》载:“内外札萨克会盟,三年一举....坐次视内亲王、贝勒、贝子、公降一等,宴赉有差。”。
mf999足金什么意思?
MF是指此产品是明丰珠宝的产品。MF的产品在很多珠宝店里都会有。
含金量千分数不小于999的是首饰成色命名中最高值。印记为千足金、999金、gold999或g999。
黄金首饰的印记包括厂家代号、材料和纯度,如:X金990、XAu990、X足金等。
其中,字母X为厂家代号。当采用不同材质或不同纯度的贵金属制作首饰时,材料和纯度应分别表示。当首饰因过细或过小等原因不能打印记时,应附有包含印记内容的标识。
深圳明丰珠宝首饰有限公司(标志为MF)是专业从事黄金产品的研发、加工、生产、批发等业务的企业,隶属金龙珠宝集团,总部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万山珠宝园。
深圳明丰珠宝主要经营黄金产品批发,包括黄金首饰批发、金条批发,以及与黄金有关的衍生产品批发。
皇室婚嫁的首饰陪嫁里?
超多图走起!首饰真的是讲究多多。不可僭越,又不能低了身份。清代,后妃、公主等皇族女性的嫁妆都由皇室提供,从现存档案记载来看,妆奁的内容一般包含衣物冠帽、珠宝首饰、家居和家具用品等。珠宝首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清光绪 《大婚典礼红档》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清同治和光绪两朝皇帝的《大婚典礼红档》较为完整地记载了后妃妆奁的筹备资料,清晰地展现出其妆奁的来源与具体内容。
清人绘 孝哲毅皇后(同治帝皇后)朝服像轴(局部)
而近年出版的《清宫内务府奏销档》也包含了一些清代公主出嫁时的妆奁筹备记载。以上档案为我们研究清代皇族女性的嫁妆以及其中的首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金累丝嵌珠宝凤钿
皇族女性嫁妆中的珠宝首饰可谓种类齐全、样式繁多,从类型上包括佩、手串、扳指、戒指、戒圈、钿子、扁方、簪、翠花、镯、钳、环、耳坠、指甲套等;材质则以金银、翡翠、珊瑚、碧玡瑶、蜜蜡、金珀、沉香、白玉、珍珠、水晶、玛瑙等构成。下面以首饰中颇具满洲特色的几类为例,对皇族女性妆奁首饰进行阐述。
金累丝九凤钿口
钿子是满洲贵族女性的重要头饰,用于较为正式的场合搭配礼服。旗人福格在《听雨丛谈》中详细介绍了钿子的形制。另一位旗人学者崇彝对将钿子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
「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支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凤钿之饰九块,满钿七块,半钿五块,皆用正面一块,钿尾一大块,此所同者。所分者,则正面之上长圆饰或三或五或七也。凤钿除新妇宜用,其他皆用满钿,孀妇及年长妇人则用半钿」。(《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镀金点翠镶珠石凤钿子
镀金点翠镶珠石凤钿子
可见不同形制的钿子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后妃妆奁自然不会采用半钿,而取凤钿和满钿两种,又按等级分为不同的材质和式样。在《清同治大婚典礼红档》卷四中,可见其详细:
金累丝嵌珠宝凤钿
皇后:赤金累丝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 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 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点翠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 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 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万福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 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万寿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 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双喜字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双如意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牡丹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海棠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 贵妃:赤金点翠丹凤满钿成分、赤金点翠团鹤满钿成分 嫔:赤金点翠丹凤满钿成分、赤金点翠双喜如意满钿成分凤钿图样
可见,皇后用凤钿,妃嫔只能用满钿。凤钿之后所列大挑、中挑、三挑即所配「流旒」,皇后妆奁中的八套钿子从数量、形制和规格上均体现出皇后作为后宫之主的特殊地位,而其中万福、万寿的形制和龙凤呈祥钿盒等细节无不包含了对帝后婚姻的美好祝福。妃嫔的满钿不具流旒,且只能享有二钿,形制和规格也要比皇后低得多。
金镶珠九蝠挑头
皇后妆奁中钿子的数量和形制并非定制,光绪帝大婚时,妆奁中的钿子与同治帝皇后有所不同,包括金点翠凤钿二顶(上分别镶缀大小正珠、茄珠、珍珠、东珠共七百一十一颗,各种宝石、绿玉、珊瑚饰缀共四百一十四件)等等。(转引自李鹏年:《光绪帝大婚备办耗用概述》,《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三年二期)
金镶珠宝二龙挑子
光绪大婚正逢国家内忧外患,慈禧强调在筹需中需贯彻「爱惜物力」、「崇实黜华」的方针,对大婚物品进行缩减办理,从钿子的数量来看,虽然较同治帝皇后的八顶减少为六顶,但其形制和规格整体而言并未有明显的「缩减」迹象。
自上而下:金镂空富贵福寿吉祥扁方、金錾蝴蝶双喜扁方、青白玉盘长纹扁方、伽南香嵌金丝扁方
头饰是妆奁首饰中的重头戏,除钿子外,还有扁方、簪子和各式头花等。「扁簪」即扁方,也是旗人女性特有的头饰。载涛、郓宝惠所著《清末贵族之生活》提到旗人女性「平时梳两把头,从前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于玉或翠之横『扁方』上」,可见扁方是「两把头」发型的必备用具,旗人妇女不论贵贱皆需用到扁方。皇族女性所用的扁方材质贵重,工艺精美。清代宫廷女性最为通行的两种发型—「两把头」和「大拉翅」,都需要扁方进行盘扎或者固定,因此扁方虽不似钿子来得隆重,但确是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头饰。
清代皇族女性妆奁中的耳饰分为「钳」、「环」和「耳坠」三类
清 银镀金嵌珠梅蝶竹叶纹钳子 故宫博物院藏
仍以同治帝皇后的妆奁为例,其中包含耳钳十六对;耳环十四对,耳坠四对。人们常将「钳」认为耳环,但妆奁中三者明白分列,显然并非完全相同的首饰。
清 玉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
扬之水指出耳环与耳坠的区别在于,耳环弯脚(脚,即用作簪戴的细弯勾)很长,耳坠则弯脚短,簪戴时不露脚,且耳环较耳坠更为正式,但没有论及「钳」。从钳、环、耳坠三者在妆奁中的先后顺序和数量多少来看,钳应当是耳饰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常用的一类。
清 银镀金点翠珊瑚喜字纹钉白料珠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旗人女性向有「一耳三钳」之俗,即左右两耳各扎有三个耳洞,各戴三只耳环。至乾隆时,耳饰的佩戴数量已经不仅是风俗问题,而被统治者看作满洲女性的身份标志。
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年)选秀女时,乾隆帝发现「包衣佐领之秀女皆带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认为这与「旗妇一耳带三钳」的「满洲旧风」相悖,如果只戴一只耳环「则竟非满洲矣」。
清人绘 孝定景皇后(光绪帝皇后)朝服像轴(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认为,「此虽细事,然不加训诫,必至渐染成风,于满洲旧俗大有关系」。(《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卷一千一百十四)如此,耳环数量成为区分满汉女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明确规定: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皇贵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二等东珠各二」;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三等东珠各二」;嫔「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四等东珠各二」。
清 串料珠缉珊瑚双喜字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女性需要同时佩戴三对耳饰,因此妆奁中的耳饰数量应当为三对或三对的倍数。如乾隆时最受皇帝宠爱的和孝固伦公主出嫁时,嫁妆中就有「嵌东珠二颗耳坠三对」。(《内务府奏销档》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清 金环镶东珠耳饰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后的朝服像中「一耳三钳」之制多清晰可见。尽管后妃妆奁的钳、环和耳坠中都包含珍珠类耳饰,却并未完全依照会典规定的款式而行,而是包含了各类材质和样式,体现出首饰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多样。
清 串珊瑚料珠耳坠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累丝葫芦式耳坠 故宫博物院藏
搬指,又称扳指或班指,本为男性拉弓勾弦时所用器具,清代以骑射作为国本,搬指遂成为满人尚武精神的标志,特别是经过乾隆皇帝的喜爱和推崇,搬指成为清代旗人的时尚饰品。现有论述多关注搬指作为男性饰品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与女性的关系。
清 金錾万字双喜戒指 故宫博物院藏
同治帝皇后的妆奁中,包含了不同材质和形制的搬指十二件,具体为「翡翠搬指二件、白玉带皮搬指二件、金珀搬指二件、蜜蜡搬指二件、沉香嵌金万福万寿搬指二件、沉香嵌金双喜双如意搬指二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皇后与妃嫔的妆奁在数量和形制上有较大差别,但所包含的种类是大体相同的。然而,搬指却有所不同,它只是出现在皇后的妆奁中,妃嫔妆奁皆无此项。可见,妆奁中的搬指已然不仅仅是一种首饰,而是皇后作为后宫之主的地位象征。
清 金套链双龙戏珠镯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搬指多以玉器、宝石、沉香等材质制成,一般不用金银,但手镯却是金银、玉器宝石等材质通用。有趣的是,乾隆帝和孝公主的妆奁中,除手镯外还包含「金脚镯二对」,是笔者所见皇族女性妆奁中唯一一件包含「脚镯」的记载。(以上见于《内务府奏销档》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清 金镶四龙戏珠镯 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反映清代前中期女性首饰佩戴的史料甚少,不知该记录是否体现清代前中期女性的首饰佩戴习俗。唯一可参照的是在《雍正帝行乐图》中,有一张皇帝射雁的形象。图中雍正帝不仅戴金耳环,还戴有手镯和脚镯,则或许手镯与脚镯系满洲习俗中男女皆可佩戴之饰品。
清人绘 胤禛行乐图像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最后,指甲套也是颇具满洲特色的首饰。指甲套,又称护指或金驱,是用来保护指甲兼具装饰功能的首饰。清代满洲贵族女性多留长指甲,佩戴各色华丽精致的指甲套,成为宫廷内外的一种时尚。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描述了慈禧所戴的指甲套:「右手罩以金护指,长约三寸。左手两指,罩以玉护指,长短与右手同。」
清 白玉凸雕缠枝花手镯 故宫博物院藏
对指甲套的材质和长度都有记述,且左右两手所戴可为不同材质。同治帝皇后的妆奁中包含指甲套四对,虽然囊括四种不同的工艺,但材质主要以金为主,并未出现其他材质,妃嫔亦同。这一点与妆奁中的其他首饰拥有各异的材质和形制有所不同,未能全面体现宫廷中所流行的各色指甲套之式样。
清 银镀金珠石累丝指甲套 故宫博物院藏
妆奁中的指甲套虽以「对」为单位,但从佩戴习惯来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可戴,且左右手不必对称,因此后妃们在实际生活中可随意进行搭配。由于只有养尊处优的贵族女性才能留着长长的指甲,因此指甲套一定程度上也是身份地位甚至权利的象征。
清 金錾古钱纹指甲套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皇族女性妆奁中的首饰,不仅能够体现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如后妃首饰在数量、材质和形制上都有严格区别,凤钿和搬指则只为皇后所能拥有,护指也是贵族女性身份的象征等;同时也体现出清代皇室的满洲风尚和审美潮流,如扁方作为旗人女性特有发型所必备的饰品,在尺许长的窄面上发展出精美绝伦的样式和工艺,将清代宫廷首饰的设计和制作推向高峰。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皇族女性物质文化史中不可忽略的环节。
原文作者:毛立平(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7年1月刊《清代皇族女性家装中的首饰》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金龙珠宝黄金的钢印是什么?
金龙珠宝好像是个珠宝店的名字,不生产黄金饰品,那么他拿谁家货就打谁家钢印,比如百泰就是BT,等等
关于【金龙珠宝怎么这么便宜】和【清朝亲王级别会享受什么待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