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珠宝是真的吗,有哪些你们曾经看过的燃到爆的电影可以推荐?
首先声明,太过经典的热血电影我就不推荐了,毕竟大部分人都看过,具体名单如下: 变形金刚、X战警、美国队长、星球大战、黑客帝国、蝙蝠侠、金刚狼、谍影重重、蜘蛛侠、神奇女侠、终结者、碟中谍、银河护卫队、虎胆龙威、复仇者联盟、夺宝奇兵、蚁人等。
铁甲钢拳(Real Steel)燃爆了的爆米花电影!我过几年就会拿出来看一遍。讲的是未来某一天,机器人开始格斗比赛,倒霉的男主一直输,后来倾尽全力买了一个淘汰的陪练机器人,原本以为比赛又无望却发现它格外抗揍!于是我们的loser男主终于走上人生颠覆~虽然故事很俗套剧情无难度,但真的是一部很少的让人放松又看完很开心的电影。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
这部电影在讲啥?我完全不知道。这个不重要!我全程盯着那辆坦克流口水,好想要啊怎么办?!观影全过程都是:我艹,还能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的高潮,全场紧逼,不要觉得它是第四部就去补前三部,完全没必要,跟着这部剧燃起来就好~不要去考虑剧情是否合逻辑是否连贯,这是一部动作片、科幻片、飙车片等等集合为一体的商业大片!顶起来2015年一片天!
飓风营救(Taken )
Taken三部曲,人人都在说2014年的Liam Neeson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对我来说,第一部的惊艳、第二部的咦,第三部却出人意料的没有太糟糕,作为一部爆米花电影还是非常到位的,无论是飙车还是枪战、肉搏,剧情、推理、人物内心戏等都做的不错,一部浓浓男性荷尔蒙十足的戏。
敢死队(The Expendables)
史泰龙、杰森·斯坦森、李连杰、布鲁斯·威利斯、施瓦辛格等硬汉凑在一起,这样的名单不看剧情也得去支持啊,所谓的爆米花电影,不就是简单粗暴么?!虽然有点大家伙聚在一起承托下史泰龙的感觉,但个人认为,聚起这样一群老家伙们,让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缅怀过去,也挺好的。当然杰森·斯坦森很帅我很爱。
机械师(The Mechanic)
翻拍自1972年的同名电影,一个经验丰富又酷的不要不要的杀手,无奈杀掉一个人,然后这个人的儿子为了复仇成了他的徒弟,从一个小菜鸟变成了一个还算ok的杀手,最终知道了他父亲被杀的真相。
杀手题材的电影,一向是简单粗暴、简洁明了的,血腥、暴力、个人英雄主义这些标签虽然没有新意,但我就是吃这一套。
另外,杰森斯坦森真是帅的不要不要的。
速度与激情(Fast & Furious)
这个系列是常年在我电脑里躺着的,看过无数遍,如数家珍,相对来说,最爱的还是巴西那一集,虽然后面几部都还不错。如今天人永隔,保罗再也不在了。。。
猩球崛起(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猩球崛起曾经在我的朋友中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一半人认为第一部经典之作非常好看,第二部简直是shit,一半人认为第二部非常好看,第一部只能说just so so,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故事情节讲述的是一位科学家在大猩猩身上做药物试验,希望能让他身患老年痴呆的父亲重获正常生活,最后在一只名叫凯撒的大猩猩身上获得了成功,这只与男主从小一起生活的大猩猩拥有着超高智商,最后与人类展开战争的故事。
源代码(Source Code)
很犹豫到底要不要讲源代码的剧情,讲出来就不好玩了。基础内容就是讲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出现在火车上,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更不知道对面坐着的女孩是谁,然后每隔八分钟,他会经历一次爆炸,再回到刚刚八分钟前发生的故事。
商业片+科幻片,注定不会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但一定会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爆米花电影,相对来说,个人认为源代码让人看爽的同时,还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比如平行世界理论。
奎迪(Creed)
还记得《洛奇》吗?这部1976年上映的热血拳击片,Creed讲述的是曾被洛奇打败的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奎迪的儿子为主角,骨血里流淌着拳王的精神,家人却一致反对,无奈他找到了已经退出拳击界的洛奇来担任教练。
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
被解放的姜戈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推荐过,这里还是得推荐,因为它非常符合这篇文章的立意,燃起来!我连着看了它三遍,跟着它的音乐,有翩翩起舞的冲动,鬼才昆汀对暴力美学的处理方式,一向让我赞不绝口。而这部电影,更是恰如其分地让你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极速风流(Rush)
Rush我必须写,作为一个十几年的F1车迷来说,Rush在国内的上映着实让我兴奋了很久,极为少见的拍的好还受欢迎的赛车题材电影,讲述的是尼基·劳达和詹姆斯·亨特的故事,13年摩纳哥大奖赛,kimi的头盔上就是印了hunt的名字。
其实体育是种精神,让人热血沸腾的精神,无论是拳击还是足球篮球赛车等,以及本来还想推荐的《绝命海拔》,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历史上,很多人前赴后继,希望这样的体育精神可以一贯传承,比赛不止输赢,人生不止苟且。
战争之王(Lord of War)
看战争之王的时候,尼古拉斯凯奇还不是烂片之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国际军火商的一生,武器交易的情节,必然充斥着大量的火爆的动作场面。据说这部电影里用了超过3000把AK47真枪!
死侍(Deadpool)
虽然作为X战警的外传,理论上应该跟开篇出现的一系列经典电影一样,不介绍了,但这是一部特殊的超级英雄电影,除了常规的血腥暴力和色情之外,这里更多的是黑色幽默。
故事讲述的是前任特种兵韦德·威尔逊得了不治之症,为了治疗被不知名的组织绑架,用来测试变种人基因。在饱受虐待折磨后他成功逃脱并对把他变成变种人的阿贾克斯进行报复的故事。
自杀小队(Suicide Squad)
自杀小队最终没能通过审查,没有在中国上映,虽在意料之中却也让很多人伤心。少爷杰瑞德·莱托的形象也真的是大大颠覆大家的三观,我只能说,少爷果然是个好演员
自杀小队讲的是一群关在监狱的超级罪犯,为政府做事来减轻刑法或是得到更好的待遇。而被叫做自杀小队,自然是因为这些事情都有着非常大的生命危险。
杀死比尔( Kill Bill)
杀死比尔三部曲,鬼才昆汀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曾经的杀手想要摆脱过去的生活,准备结婚生子,结果在自己的婚礼现场被暗杀,大难不死的她开始满世界漫长的复仇之路。血肉横飞的电影,因为鬼才昆汀,变得唯美了起来,这方面他一项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斯巴达300勇士(300)
10万对300人,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了,而这300人,却将战争拖了整整2天,对方损失超过2万人,这是何等的气破山河!
斯巴达300勇士讲述的就是公元前480年,波斯征战希腊的故事,希腊防线的最前线就是温泉关,故这场战役被称为“温泉关之战”。在历史长河中,波希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中,带来的毁灭与对文明的打击,都是无以伦比的。很久以后,罗马进攻波斯,一把火烧掉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精神象征波斯波利斯,看到遗址不仅唏嘘不已。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对于一部饭后消遣的片子来说,是不错的,但该剧的剧情漏洞实在有点受不了,虽然脸叔科林·费尔斯深受女生的喜爱,但大家也不能这么昧着良心给这部片子打这么高的分呀。。。
好了聊聊剧情,一个街头混混,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修养的杀手的故事。恩,没啥了。
落水狗(Reservoir Dogs)
1992年的电影,代表着昆汀时代的开启,6个互不相识的劫犯去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却被警察及时赶到,2人当场死亡,剩下几人逃亡并开始分析整个事件,最终确定6人中必定有一人是警察,否则警察不会及时赶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才是那个卧底?
上帝之城(Cidade de Deus)
上帝用6天的时间创造世界,用第七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然而这里同样有着让魔鬼停止脚步的地方,贫民窟。一个只想远离是非的男孩,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一个心狠手辣且有野心的男孩,吞并其他人的地盘、贩毒、强暴,无所不用其极。
整部影片,有100来个人,真实来自于里约热内卢的平民窟。整部影片真实还原了贫民窟的生活,因为真实,我们震撼。
角斗士( Gladiator)
第73届奥斯卡最佳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罗马将军马克西姆斯,深受国王的喜爱,而遭受皇储的嫉妒,他谋权多位后处死了马克西姆斯一家人,虽然马克西姆斯幸免于难却被贬为奴,被训练成一名角斗士,为人们表演罗马场内的生死厮杀,最后他和篡位的皇储正面对决的故事。
虎胆龙威(Die Hard)
为什么是21部?因为写完加了一部Die Hard,不写肯定有一堆人追着人问我为什么没有Die Hard?!其实对我来说很简单,Die Hard还需要推荐?!经典老牌片子,你不看电影应该也会在各种美剧中看到主演们对Die Hard的痴迷吧?
剩下没提到的,就指望广大值友们提供了~
((新人求关注!!!))
mg是什么牌子的衣服?
mg衣服的牌子是由麦当娜西科尼和女儿罗德丝里昂联手lconix集团合资打造的服装品牌,主要提供校园风服装,同时包括鞋类,手包和珠宝等产品,它的女装属于中等档次,是一款美国品牌,品牌有满满的时尚元素,给人的感觉高端,有气质,比较适合一些学生党,非常简单大方,选择布料非常讲究,穿着也很舒服,很受学生党的青睐,喜欢,质量保证,是非常值得拥有和信赖的品牌衣服。
蜂巢手镯是实心还是空心?
周大福丰巢手镯是空心的,手镯基本上是空心的,做成实心的太重了,带起来不方便。
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股份代号:1929)于2011年12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以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珠宝集团为愿景。
集团标志性品牌「周大福」创立于1929年,并以产品设计、品质与价值闻名。集团及其标志性品牌的成功,从过去90多年的悠久历史,体现出对创新和工艺的持久坚持,以及恒久抱持的核心价值是:真诚•永恒。
你是否有遇到过那种在微信朋友圈狂晒光鲜亮丽?
生而为人,不管是交朋友还是找对象,第一个衡量标准就是人品。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的品行和德行。人品好的人,懂得为他人着想,与他们相处很舒适。
但是人品有问题的人,他们负能量很强,且行为上很自私。定力不强的人,稍有不慎,非常轻易地就被他们带偏了。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自己的内心有关。从一个人的谈吐、外在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内心走向。那么,其实想要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到底怎样?这并不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当作考究:第一、喜欢议论他人、人云亦云的人那些真正人品好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管别人的八卦事,关注更多的是自己。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忙,根本没有心情去换别人的闲事。更不会在朋友圈去说骂别人,博取关注度。做出这种低级的举动!两个聊天讨论的女子第二、整天到处寻求别人的点赞、或者不顾别人感受发一大堆的广告信息全面刷屏的微商,也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如果你不是微商,但是整天还在朋友圈发一大堆广告信息的朋友圈,这种自嗨行为是真的非常欠妥,也会让人更加反感。朋友圈的动态其实一个线上的社交场合。是大家用来了解和关心对方的生活情况和即时动态的。那些真正人品好的人,不会过多的去打扰别人,也不会不顾他人感受的霸占朋友圈的关心别人动态的资源!无聊就多看看书第三、随时表述可怜、博取同情,整天负能量爆棚的动态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的生活就没有容易二字。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苦楚,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而不是在朋友圈里抱怨,求安慰。这种行为真的有些掉价!一个真正需要需要他人帮助的人,他们都会选择诚心地去当面求助,或者打电话求助。或者私发信息求助,而不是、也没有时间在朋友圈里招摇的发一大波求安慰,博取同情的动态!再则,自己遇到的事情,本来应该自己去想办法积极地解决和应对,即使很难,也需要学着自己独自承担和消化。没有人应该完全地随时接受你的负能量!独立处事是每个人都应该随时进行的自我修炼!独处的女孩第四、在朋友圈里各种花式炫耀自己的“高大上生活”我们要知道,那些真正人品好的人,即使他们过得很好,也不会随便地在朋友圈高调地显摆自己的生活。而是自己悄悄的努力,细心地过好自己的生活!他们从来不需要别人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关注和赞扬,生活是自己的,过得好与不好自己最清楚了。你过得不好,再怎么显摆同样还是过得不好。何必如此虚荣,自欺欺人呢?再有,总是高调地炫耀自己的生活,这个习惯的形成本身就不好。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他越缺什么才会越炫耀什么。”这么看来,这个言论是非常有道理的!生活是自己的,怎么活与别人无关
结语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不要动不动就在朋友圈里发表太多的负能量,毕竟那是一个公共场合,不是你一个人的负能量场所!那种一点小事,就在朋友圈博取同情的行为,真的很掉价!你一定要学着改掉这个不好的。一个人慢慢长大了,就应该更加懂事了!之前看到一个短片,虽然很短,但却是大部分生活的现实。短片讲述的是现代年轻人伪装的朋友圈,为什么说是伪装呢?因为每一张朋友圈照片的背后,都有精心的“修图”。
我的朋友告诉我说,毕业后选择去外地真的是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每天上下班挤地铁、转公交,还快餐,住合租房。在公司里,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更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人。她说,当初我选择留在本地也许是好的,当初自己那份想要去闯荡的心,早就被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可是,她并不知道,无论在哪个城市,压力其实都一样大,只是对待的心态不同罢了。每一个轻松笑容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我要讲的就是那个经常“OMG”的网红——李佳琦,相信很多人对他都并不陌生吧。超强的“带货能力”被称为“口红一哥”,他的视频下面,几乎总有人评论说,好羡慕他的生活,有用不完的口红,还有见不完的明星。但是每个人的开始都是不易的,每个人光鲜亮丽的背后,都要咬紧牙关的时刻,李佳琦也一样。一开始他只不过是一个月薪6000的美妆导购,到现在能够月入6位数,那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生活抛弃,变成了一个只有工作的工作狂了。“每天晚上7点直播,到凌晨才结束,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卸妆、总结,熬到早上4点才能入睡。”一年有365天,而李佳琦却做了389场直播。不停地试妆,卸妆,这样循环往复,作为女生都知道,这不仅仅费力,也是很伤皮肤的。但是李佳琦却表示,自己不敢停下来,如果一天不直播,我的粉丝可能就会被其他主播给吸引走。是呀,一夜爆红的几率又有多大呢?你知道羡慕他的生活,但是如果让你过他那样的生活,你未必能忍受得了他那样的痛苦。就像我一样羡慕好友誉轩的生活一样,两个孩子的宝妈,同时也是花艺师和珠宝设计师的身份,感觉特别的高大上是不是?每天和鲜花相伴,一个人带着50多个宝妈联合创业。卖原创珠宝,开花艺工作室,每次见到她都感觉容光焕发,但是宝妈创业背后的辛酸,又有谁知道呢?孩子生病粘人,边哄孩子边工作,手机电脑不离手……是呀,所有你羡慕的生活背后,都有你熬不了的苦的!所以说,别光去顾着羡慕,将别人作为榜样,自己同时也要努力上进呀!人生从来都是一场选择,有人选择忙碌,有人选择安逸,所以如果你选择安逸,就别去抱怨自己的平庸。“微信控”有两个典型的特点,“狂刷”与“滥晒”。“微信控”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狂刷”源于人们对安全感、归属感的需要,“滥晒”则源于人们对被关注、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渴望。在当今中国社会,邻里之间即使住对门都不认识,大家相互间的心理距离很远,微信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微信在中国的风靡程度,似盖过以往任何一个流行时尚,据统计,仅短短两年的时间,中国微信一族就已经约达6亿。现在,如果谁还没有开通微信、还不属于哪个群,就好像是生活在原始社会,被朋友们奚落“已经out(落伍)了”。微信能够迅速流行,确实有其原因:快捷、方便。各种信息,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瞬间即可传递,真正达到了同在“地球村”的程度。微信里也确实传播了非常经典或实用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微信主要包括新闻;各种“秀”也称为“晒”:旅游、菜品、照片、幸福、隐私等;励志、哲理、人生教诲感悟、养生常识、实用小百科等;节日祝福、聊天;日常联络、情况交流等。这使得网上的人们有了大杂院、四合院的感觉。在现代中国社会,邻里之间即使住对门都不认识,大家相互间的心理距离很远,没有归属感,微信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满足了都市人、或国人现在人际交往缺乏的问题,满足了人们归属的需要,也就是人们希望能被某一团体接纳的需要。微信的“各种群”提供了一种能够使朋友之间增加社交往来、增进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相互认同的平台,营造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氛围,满足了人们的归属需要。人们开通微信、使用微信,目的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还是为了方便和跟上潮流。有人通过微信帮助别人,为别人提供信息、提供方便,如寻亲、寻找被拐卖的儿童;通过微信,人们既能够互相交流,还可以随时发信息,而且什么都可以拿出来“晒”。客观上说,年轻人“玩”微信,一是打发无聊的时间,每天不管是挤地铁还是买东西,等待时间太长,玩玩微信显得时间过得快些;二是排斥郁闷,和在朋友里吐吐槽心里痛快;三是较快速地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这时使用手机比电脑方便、快捷。但事情一过了度,性质就变了。微信在中国如此快速流行、大面积普及,而且如今有不少人对微信几乎达到迷恋的程度,成为“微信控”。“微信控”的典型症状是“狂刷”与“滥晒”相结合。一遍一遍地刷屏,不停地刷屏,刷的频率都达到了“狂”(太多、不由自主的意思)的级别,你说有多“迷恋”?什么东西都要拿到网上晒,晒旅游照片;晒自己的幸福和隐私;晒自己的“撒娇”,晒自己的“萌”;晒美食,现在聚餐,菜上桌后,嘴不先吃,得让手机先“吃”:手机拍好照片发到微信的朋友圈里以后嘴再享受;晒各种人生哲理和心灵鸡汤;晒职场宝典和厚黑学;当别人遇到困难,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首先想的怎么照下来以便方便“晒”,等等。“晒”的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都达到了“滥晒”的程度,真是酷爱“晒”啊!现在“微信控”的范围挺广的,白领、学生、教师中都有不少微信控。“微信控”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心理学背景。就是源于人们“被关注”和归属感的需要,源于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渴望。微信与微博是不同的,微博是自媒体,类似于讲座,一个人的被关注(即粉丝)与关注(即做别人的粉丝)是可以不同、不对等的。而微信的朋友圈是社交平台,是一对一的,可以说没有主角,也可以说都是主角,大家平等,这就满足了平民、草根“被关注”的需要、出名欲望和表现欲,满足了草根的明星梦。你有钱可以晒车、晒房,我没有钱可以晒今天我们家吃素馅饺子,大家都可以晒自己认为重要的、独有的东西。“狂刷”源于人们的安全需要,包括人们对安全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的渴望。一般人总是害怕孤独,且常常厌恶孤独,一旦孤身一人或独处便觉得不安全。一遍一遍地刷,就是想看看微信里朋友圈里的“朋友们”在干什么,将自己置身于微信的环境中,就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这就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的需要。人们无聊时也需要微信,这时微信就成为人们打发无聊时光的一个有效平台。“我们看的不是微信,是避免寂寞”,有人这样说。“我无聊的时候就看微信,这样可以很好地打发时间”,有人那样说。“滥晒”则源于人们对被关注的渴望。尼采说,人的一辈子都在寻找重要感!威廉 · 詹姆斯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是人类埋藏最深的本性。人人渴望被关注,都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晒”,自己这里一“晒”,圈里的朋友会立即收到,并且给予关注,这就无形地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再说,“刷”与“晒”也有联系的,“刷”屏是为了看看别人在干什么,“晒”些什么新内容。看到别人“晒”那么多东西,更促进了自己“晒”的欲望,当自己“晒”了以后,百爪挠心似地急于知道别人是否已经关注,因此又赶忙“刷”屏。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宝贵的时间就过去了。实际上,“刷”与“晒”的联系是源于不安全感与被关注的有联系,因为不安全,所以更渴望被关注。得不到关注,又加剧了不安全感。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确实很多人是抱着助人为乐的目的来“晒”东西的,正如歌词所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经常在微信里“晒”些实用的内容,为自己的朋友圈提供各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别人。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帮助别人,也是人的一个美德。经常“晒”一些蕴含哲理的东西,似乎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从而获得“成名成家”的感觉,使人们产生某种程度的成就感,体现自身的价值,使自己的重要性得以增强。但现在“微信控”对“经典”、对“人生哲理”的晒有点“滥”了,似乎都有超过文革时期“万岁”的趋势。这有着极大的负面后果:经典天天挂在嘴上,也就不是经典了。就像天天吃饺子,饺子也就失去了饺子的意义了,饺子也就不稀罕了。很多的经典,原意真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由于被毫无节制地“滥晒”,最终成为陈词滥调。“陈词滥调”,按照美国人安布罗斯·比尔斯在《魔鬼词典》的说法:是一百万个傻子借一个白痴之口说出的智慧,是死去的真理的活僵尸,是思想海滩上被晒干的海蜇皮。很多“经典”因为有些“微信控”的“滥晒”,不仅失去启迪价值,而且使得经典有些浅薄化、庸俗化。因为人们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根据美国社会学者菲斯克和泰勒的研究结论,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即人们总是在竭力节省认知能量,在认知过程中会尽力寻找捷径。也就是说,通过忽略或屏蔽一部分信息以减少自己的认知负担。那么,人们会屏蔽何种信息?会屏蔽见到太多了的信息。换言之,经典在微信里被过多、过度、过滥地解读和转发,天天被咀嚼和被“喂饭”,已经让人们对经典产生了屏蔽、厌恶甚至抗拒的心理。更关键的是,表面上人人都是哲学家,都有太多的“经典”和“哲理”拿来“晒”,可是“滥晒”出来的“经典”和“哲理”,有多少是自己真正用心品味了、感悟了的、实践中运用了的?自己都没有认真感悟和用心思考,自己都没有有效运用,何以要拿来“晒”给别人?
关于【北京联合珠宝是真的吗】和【有哪些你们曾经看过的燃到爆的电影可以推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