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距离北京1.6万多公里的巴西利亚举行被称为“多年来最重要的总统选举”的选举。
主要候选人是家喻户晓的现任总统博索那罗和前总统卢拉。 在10月2日的第一轮投票中,如果他们俩中没有人获得50%以上的选票,第二轮投票将在10月30日进行。
根据最近的民意调查,卢拉预计将获得48%的选民支持,比一周前增加一个百分点。 博索纳罗得到31%选民的支持,与一周前相比没什么变化。
虽然两人的民调有明显差距,但这场选举仍存在不确定性,被认为是巴西几十年来民意分化最大的选举。
关于这次巴西选举的地域意义,很多人已经知道了。
瑞典海岸防卫队证实,“诺德流2”输油管道又发现了第四个泄漏点。 这样,四个泄漏点在瑞典专用经济区有两个,在丹麦专用经济区有两个。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时隔三天又发现了新的泄漏点,但和之前的三个泄漏点一样,巨大的泄漏导致海面产生大量气泡,几乎不可能立即检查管道。
丹麦能源局表示,从“诺德流2”管道排出所有天然气可能需要一周时间。 两条管道泄漏天然气,形成安全环境后,方可进行事故调查和修复工作。
输气管道由12厘米厚的钢材和混凝土制成,埋在海底的深度达到70米到90米。 只有这两个数据,才能知道修复有多难。
更何况,谁来付这笔账,我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账。
首先是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北溪事件”后,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可能是史上最大规模的。
管道的受损部分含有7亿78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丹麦能源局局长博特绍夫表示,此次泄漏排放的甲烷可能与丹麦年排放量的32%基本相同,“因为甲烷对气候的影响比二氧化碳更大。”
当然,受损管道的天然气并不全部进入大气层,其中一些天然气与水混合后停留在水中。 丹麦能源局常务理事博托佐说:“我的直觉是,大部分甲烷有可能为了不被水吸收而迅速排出。”
另一个未知的问题是,涌向海面排放到大气层的气体是否会对附近水域的动植物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没有透露幕后黑手,只是谴责这种行为“完全不能接受,会得到坚决一致的应对”,而就在“北溪事件”发生之际,欧盟宣布了对俄罗斯的第八轮制裁措施。
这次的制裁与管道泄漏无关,是以“四地公投”俄罗斯“部分动员”等行动为对象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欧洲官员表示,就“北溪事件”实施制裁前需要提供证据,相关调查需要时间。
发表评论